这个西北小城何以走出28位院士
“西农511”,丰年不掉队、灾年有优势。10多年前,吉万全了解到农民的苦恼,决心培育这一特性品种:“种麦子,不能指望年年好天气,碰上干旱、烂场雨,产量也得稳得住。”
“西农511”,丰年不掉队、灾年有优势。10多年前,吉万全了解到农民的苦恼,决心培育这一特性品种:“种麦子,不能指望年年好天气,碰上干旱、烂场雨,产量也得稳得住。”
他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,却把一辈子都“种”在了陕西的麦田里;从陕南插队的知青,到翻山越岭寻找小麦病原菌的“泥腿子”老师,最终成长为国际知名的植保专家。40多年来,他坚持和小麦病害“死磕”,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教授康振生,虽然已68岁,但
教育家精神,是三尺讲台上日复一日的坚守,更是心怀“国之大者”的赤诚担当。今天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,陕西日报整版推出《三尺讲台 师德如炬》主题报道,其中,以《康振生:40余载矢志科教报国》为题,报道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坚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初心,用行动诠释着
“我有‘两位母亲’,一位是生身之母,寓教于无声,使我懂得既要自立自强又要助人为乐;另一位‘母亲’是中国共产党,教育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。”重温小麦重大病害防控科研创新团队创始人、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振岐的肺腑之言,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党支